对于社区团购,很多人会联想到当初的“各大巨头争相卖菜”事件,觉得抢走了小商贩的生意等等,总之就是印象比较糟糕。
2020年的时候,有两个现象的火爆是能够体现中国经济内循环的韧性和延展性的:一个是众所周知的电商直播,另一个是还处于热议中的社区团购。
社区团购有几个点是引起人们热议的主要原因
社区团购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有没有创新?
补贴大战真的会让菜市场消失吗?
社区团购终局推演,会是一家独大吗?
我国社会的结构有个基本特性: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与别人形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说简单一点,就是——人不仅仅是个体。
这恰恰就是社区团购发展所需要的土壤。所以我们稍微研究一下就会发现社区团购做得最好的地方不是北上广的一线城市,而是武汉,长沙这些二线城市,或者一些乡镇,村。
其实社区团购早在2016年就有人尝试在微信群,QQ群做过。可惜那个时候团购的订单大多都是群里的成员报个名,团长记录,这些订单都是手工一单一单记录下来的。这种做法效率比较低,而且由于商家无法直接接触用户,难以根据用户的消费数据来做出运营策略的调整。
转折点发生在2018年左右。随着微信小程序的迭代和功能优化(比如升级了数据分析和插件功能),以及经营效率的提升和履约成本的降低,加之2020年的疫情影响,社区团购得到快速发展。
有人说社区团购不过是互联网巨头俯身去卖菜,没有任何技术创新可言。
而实际上,社区团购是一个具备中国特色的电商形态,是社会土壤、技术工具以及模式创新等因素叠加之下的产物。
菜市场不会消失
这个可以说是社区团购最引人争议的一个点,上次买菜事件直接是惊动了中央,人们都觉得社区团购模式叠加平台补贴,让菜市场的生意没法做了。
这个好比电商与线下门店之间一样。都说电商夺走了实体门店的生存空间,但现在依旧有不少线下的商场和门店,而且有些还做得不错。
补贴只是早期用户拉新的一种方式。这些年,阿里、美团、滴滴、拼多多的补贴,大家不都「真香」了吗?市场健全,价格回归后,提升的社会整体的商品流通效率,买卖双方都会受益的。
而传统菜场也不会消亡,而是新旧模式并存。
而且,社区团购也不是万能的,至少在适用区域上就不是。
充足的订单量和客单价是社区团购保证渠道正常运作的条件。而在人口稀疏的西部地区和时间成本高、生鲜渠道完善的一线城市是难以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