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变现是什么意思?以“私域流量”以及“用户运营”为核心

打窝大师团队 2020-10-22 18:29

  在此之前,在私域流量领域,很多人就问社群变现是什么意思?社群变现方式有哪些?社群变现包括什么?社群如何才能变现?社群变现的基础是什么?如何活跃社群活跃度以及转化率?等等多种社群问题。


1603355927754738.jpg


  这里打窝大师小编主要讲实现社群的变现,需要抓紧“私域流量的建设”以及“用户运营”两个为核心主题。

  如今用户已经没有忠诚度了,也就谈不上是谁应该成为是谁的用户,只有真正的提升社群创造价值,用户才有可能为你买单。


  互联网热火朝天,之后有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热火朝天了;AI+垂直领域全面绽放;社群热火朝天了,就诞生了社群+汽车、社群+教育、社群+电商、社群+媒体、社群+医疗等等。

  自2015年社群以来,社群商业完全开放,逻辑思维、吴晓波等利用社群变现的玩法已成为社群行业标杆。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纷纷前仆后继挤入社群这个赛道,企业与日俱增把社群视为变现的重要途径。


  大多数人都觉得社群营销登峰造极,把社群被传得奇妙无比,仿佛只须做好社群运营,就可以成倍的实现流量转化和产品销售。

  因此你会看到许多企业一窝蜂的建立了微信群,然后,这个微信群就成了僵尸群…

  实际上大家心中都明白,社群肯定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微信群,付出大量精力财力,为什么成功的运营屈指一算?时时掉入社群运营的各种各样的深坑,总是寻找不到有效果的解决办法?今天打窝大师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社群变现这个话题。


  讨论变现之前,企业必须明确自己建立社群目的到底是什么?

  解决流量问题:社交营销(社群)是口碑裂变,流量积极靠近极度有用的方法。

  解决品牌传播问题:用公益的模式做社交营销(社群),反倒走得更长远。

  解决危机感带来的新机会,不管自己说好不好,别人说的好才算好。


  一、什么是社群变现,社群变现是什么意思?

  极多的运营人说社群变现就是赚到钱了,其实打窝大师小编个人所理解的社群变现不是现金的“现”,而是“区别于传统定义的社群变现——非现金的变现”。这个“现”不一定就是现金,也有可能是品牌、认知、流量等等,你要想要的“东西”,只要是将流量有效的转化,都是社群变现。

  如今许多“互联网巨头”总结了非常多的变现的攻略,比如:品牌形象、收取年费、售卖课程、对接服务、零售产品等,导致很多社群主们只关注有多少转化率,多少支付率,多少转发分享等等。

  简直就是把之前微商模式态度生硬的套在社群变现的路上,一天就能刷几百条小程序链接、付费二维码或者海报图片。

  这种竭泽而渔的营销方式,肆意妄行的行为逻辑,对社群成员是一种骚扰,让整个社群生态圈变得不能信任,对社群后期拉新、活跃、变现越来越难。

  致使社群活跃度日益降低,没有成员的参与,之后不是死群,就是广告群,还怎么论“变现”,相去甚远。


  二、目前社群的运营现状

  打窝大师提到“社群变现”这个话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相同的主题,那就是:“为什么我的微信群刚创的,怎么不到一个月就成了“僵尸群”?”“每次活动一结束整个群消息就只剩打小广告的了?”

  首先打窝大师小编和小伙伴门理论一下当前社交营销(社群)总体目前的运营状况:


  (1)社群门槛太低,韭菜割的差不多了,社群已经进入后半场

  有太多的企业想做社群,大多数想做社群的人目的并不是很单纯的,这些企业都是为了自己利益想办法做割韭菜,就开始建立大量的微信群,微信群谁都可以拉,当然微信群不能叫做社群。但是越是这样低门槛,就容易致使龙蛇混杂,社群的价值观出现的思想意见不一极为严重。


  (2)社群内的关键意见领袖(KOL)不断减少、仪式感越来越差,陌生率越来也大

  最开始社群提出时候,首先筛选一个KOL关键意见领袖,除了将社群加入、推出、输出等等机制做的非常到位,还连续引导更多用户加入这个社群,每个成员进入微信群之后,欢迎语、自我介绍、红包、爆照等等一系列的仪式感叫彼此都拉进来许多距离。

  可是后来出现了第101个人,也许之前的99个人都不认识,只认识微信群主的一个人,多次重复,200人,300人之后,难道大家都是陌生人吗?这样的陌生率导致社会社群逐渐向僵尸群转变。


  (3)一定地域内垂直领域人数一定,但是大群小群人员重复度太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河南郑州妈妈这个群体一定是固定的,不管是建立妈妈帮派,社群里面的成员70%都是重复的。这已不再是一个绝对的忠诚时代,但是社群主不断冒出来建立不同名字的社群,人群不变反而社群昵称一直变,这导致了社群成员高度重复,之前是主动爬楼去查看信息,至今被动推送信息都不想再看了。


  (4)没有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缺乏创造性,成员极端疲乏不买单

  社群运营重在价值运营,对社群的运营有很多种方式,有些方式就是为了保持社区的活跃,在群内乱聊八卦、闲聊灌水、玩游戏等等。还有的群为保证群成员不会退出,会不定时的发红包,很明显这些都不是一些好的处理方法。对社群的运营最重要的是让群成员感到社群能给他带来的价值,即是说高质量的社群内容是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的最佳方式。


  (5)小群围绕着大群,轻视(忽视)了普通人的巨大链接威力

  每个人都想进入大的群,但只在小群里活跃。如今这一现象越来越明显了,三五人或不足100人的人活跃度是最高的,不管怎么说,大家都不想在别人的微信群里受捆绑,于是进行几个人在一起地建立自己的社群。


  表面上很像他们都在群里,但社群群主完全不知道他们出轨,想要链接这些群里,必须依赖社群所提供的价值。只有有价值的内容才能促使成员分享至小群,将链接进行到底。


  (6)社区营销(社群)商业模式难以实现,意见领袖对“初心”提出质疑


  社群变现是很多运营人员伤脑筋的事情,到底是先圈再变现,还是一边圈一边变现呢?

  每一个人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的,那些没有成功变现的社群主,而这些运营人就完全失去了动力,对最初的心愿形成质疑,如果没有用户给运营人买单,意味着成员对这个社群理念的不认可,对社群主做事方法、对内容价值质疑,灰心的社群主只能叫社群听天由命自生自灭。


  三、社群变现中的两个关键词

  “社群变现”之“私域流量”

  在过去互联网流量红利时代,生意好做,企业偏重抢流量要转化,不太注重用户运营管理。如今,获客成本很高,新的流量少之又少,企业才意识到经营用户,维护老客户的重要性,所以大家都开始做个人IP,做微信群,就是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

  微博热门、百度热门等信息流平台赋予你的流量曝光就是公域流量,而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这种你可以大体上完全控制的量,就是私域流量。


  公域流量的特点是每次取得都必要支付流量成本。


  所谓的私域流量,就是可以免费重复使用,不需要付费,也可以随时触达用户,沉淀在个人微信、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头条号等新自媒体渠道中的用户。


  与百度、京东、淘宝等公域流量大平台相比,私域流量则属于企业的“私人财产”。


  长期而言,私域流量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都具有巨大的价值,真正属于无形资产。

  亦正因如此,四点读书、新世相、咪蒙、等自媒体将会拥有巨大的价值,获得巨大的估值。


  随着如今支付习惯的改变,付费这与被付费者不是简单的交易,从买卖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同事小林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贼中意周杰伦,不论周杰伦去哪里开演唱会,她都会买一张最贵的门票,本来钱包就空空的了为什么还要买最贵的票呢?


  她回应很纯粹:“那就是只有我的“老公”(周杰伦)生活好了,我才有面子呀”,这完全可以说明如今只要他是你的真粉,肯定会情愿为品牌付费。

  所以呀,现在的线上销售(电商)也好,线下零售也好,必须要会玩转微信,必须要成为粉丝,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


  社群变现之用户运营

  现在越来越多运营人跟我抱怨说“社群变现”太难了,或者产品盈利太好了。


  我记得罗胖在2018年演讲的时候用他年纪小的时候吃枣的例子,解释什么叫“精耕细作”。


  社群运营已经到了精细化用户深深层次运营的地方,如果不能有针对性的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怎么可能会有人给你付费,更论不上“社群变现”了。


  精细化运营是在社群同质化环境下留住用户最有力的武器,我们需要了解并挖掘每一个/类用户的真实需求,“你我牵着手,可惜我却看不到你的脸”这是所有社群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得不说这是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如果不了解用户是谁,他们需要什么,就不能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偏好的内容,也不会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产品,更别提与他们建立长期关系了,怎么论“社群实现”?


  适当的时机向他们提供精确的产品或服务是贴心的,而在不适当的时机发布产品或服务则是“广告”。


  要深深记住,并非这个产品可以卖给所有不同阶段年纪的人,也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你这个产品或服务。根据用户的喜好、兴趣、需求,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服务,同时我们也要围绕建立分级分层次,构建用户成长、用户召回、等级系统等等。


  一套优秀的用户成长体系,可以引导用户从菜鸟到种子用户的转变,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最后实现用户粘性和平台的提升,实现社群变现、口碑裂变、私域流量裂变等等。


  最后总结

  还是前面所说,抓好“私域流量建设”和“用户运营”两个核心主题,是实现社群变现前提。


  如今用户已经没有忠诚度了,也就谈不上是谁应该成为是谁的用户,只有真正的提升社群创造价值,用户才有可能为你买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