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的免费之梦什么时候才能醒来?

打窝大师团队 2020-10-26 14:11

  公域流量的成本逐年攀升导致私域流量成为每个企业不可回避的必答题。

  相对应的,提供企业私域流量服务的公司也逐渐增多,鱼龙混杂,其中大多数参与者连最基本的概念都非常模糊,或是存在明显错误。


1603693212243244.png


  而因为大家的判断能力限制,一些明显漏洞百出的论调依然存在甚至大受追捧。

  这的确令人心痛,在一个新事物发展的早期往往确实如此,有人一掷千金去试错,有人盲目冲动去追捧,真正的声音被掩埋在这喧嚣的背后无人问津。

  打窝大师大多数内容由两个话题开始

  什么是私域流量?

  微信生态、淘宝生态与抖音生态的根本差异是什么?

  这次打窝大师小编讲的主题就是一个核心问题:私域流量到底是不是免费的?

  大量快消日化品牌成立了自己的“私域增长”部门,但是这样的部门80%以上没有明确的KPI,也没有明确的预算投入。

  于是苦逼的部门负责人们就会探寻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要先做一些“零成本”的事情?把已有的天猫粉丝导入微信里面来运营?找几个实习生做做社群?能不能免费做一些客户裂变?或者盘活我以前公众号里面的几万粉丝?要不你帮我运营,我们没有费用,只谈分成?

  市场是敏锐的,有需求就有供给。

  “如何做到15天0费用天猫导流复购5000+单?”“如何零成本获取私域流量”这些文章论调大行其道,高举“免费”的大旗,煽动着人性之中最根本的贪婪,迎合类似的需求。


  然而,“免费的就是最贵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抑制住贪图小便宜的心态去真正思考商业本质与时代机遇。


  私域流量来源无非五种:

  跨站倒粉、O2O引流、裂变涨粉、内容吸粉、广告引流


  所有在电商平台上有一定销量基础的品牌都会想跨站倒粉这条路。

  但是我想问一下,你可否有听说过有谁在这条路上大获成功?如果市面上没有人能够做到,那么一定是因为某种原因限制了所有人!

  首先,平台不愿意,如果你是电商平台,你愿意把客户引向微信成交嘛?

  肯定不愿意吧,如果这样的话,电商平台将会受到根本的商业模式损失。

  其次,成本很高,目前来看无论是小卡片扫码还是短信扫码的路径都会受到客户实际打开率的影响,效率很低,成本居高。

  另外,我们从生态顶层的角度来看,你知道用微信小程序购物的消费者与平台电商用户的重叠度是多少吗?来看看微信公布的官方数据吧:


1603691852940988.jpg


  没错只有18%!这是腾讯公布的官方数据,所以微信私域生态是一个纯粹的新增渠道,只把它用作跨站倒粉的池子显然难成大器。

  引流是一条不错的道路,但是对于品牌方来说,做到的条件比较苛刻。

  纵观整个行业O2O的引领者全部都是零售商,而非品牌直营电商。


  从盒马的商业模式之中我们可以窥见O2O的本质:利用线下门店作为流量来源点和初体验的承载点,而线上则是成交点与复购点。

  这种双向导流的模式互惠互利互相支持。


  在企业微信的典型案例之中,我们看到的天虹商场与屈臣氏也利用其巨大的线下优势迅速积累了百万级的粉丝,并且通过在线的小程序商城与小程序直播完成了商业闭环。

  即使在疫情影响无法正常营业的时候也能够在线上获得业绩。

  不过这个模式的掣肘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加盟渠道由于商业博弈的存在,难以长期提供有效的粉丝源。

  需要非常强力的集中化运营能力、执行力以及完整有效的激励链条。

  对于复购率的要求很高。


  如果这三个问题你能够妥善解决,那么不妨开始一试了。


  裂变涨粉玩的最好的就是微商了,他们是真正私域前沿的弄潮儿,是在微信里挣到金山银海的人。

  不过其中利弊也是显而易见,需要大量巨大的利润空间支持多级分销,把出厂价几十元的护肤品卖到四位数也是家常便饭。除了严密的等级体系之外,他们也大量和效果广告结合,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吸粉、转经销、再裂变的逻辑。

  批量个人微信规模化运作,组织链条不断放大,而其中风险也相伴而生。

  当然也有一些非分销类的自然裂变玩法,比如“多多果园”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正在尝试将电商和游戏相结合,发展电商游戏甚至游戏电商之路,感兴趣的朋友希望多多探讨与合作。


  内容吸粉是一个巨大的命题,特别是在微信公众号与抖音这样的内容类平台上,好的内容的确可以吸引大量的粉丝。

  这里面我只说两点:

  1.必须尊重专业,相信顶级的创意和顶级的呈现都及其难得并且成本高昂。

  2.没有巨大的初始流量,再好的内容也无济于事。

  广告引流是最普遍和最简单的方法了,但是不同的品牌其广告效果也是天差地别。

  就拿微信广告为例,品牌影响力、素材质量、活动力度、链路设计、投放人群精准度、投手能力这些因素无不会对最终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并且日耗(每天消耗的广告费用)不过三万的客户很难建立起来稳定的低成本吸粉模型。

  虽然腾讯广告一直在改进算法,但是长期稳定的获客依然需要数月的摸索与巨大成本的投入。

  好的内容和流量的结合已经被证明是现阶段的可行之路。


  综上所述:没有一条路是免费的!

  所谓的跨站倒粉,计算上粉丝福利与转化比率还有加入包装的卡片成本,说不定远远高于广告吸粉的成本呢?而且当人数过少时无法引起聚集效应,没有内容与活动持续激励, 粉丝活度会迅速下降,看似几十万粉的公众号一篇文章的阅读量更是楚楚可怜。


  于是,又重新回到拉活的老路上,反复碰壁找不到出路。


  线下吸粉的活动时而进行时而放弃,拉到个人微信与社群上又无法管理,活度一降群里死气沉沉,令人头秃。


  渠道逼两天动一动,过两天又不动了,无计可施。


  所以我劝大家回到商业的本质:商业的核心活动是价值交换!


  免费产品的存在是因为多边交易,比如抖音免费提供给大众使用,使用者交换了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而抖音通过广告将“眼球价值”变现成为广告费。

  某种程度而言,在商业世界里万物皆有价,即使是时间和注意力。

  正视价值的存在并且把它变为可衡量的价格,并且在诸多横向选择之中相比较,最终选出最优化的成本结构才是未来成功之路。

  盲目迷信“免费流量”与盲目参与“零元购”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1603692476903475.jpg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市场经济已经充分发达的今天,投机崛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想清楚自己的商业本质而不要盲目听信与与依赖外力。

  简单山寨和重复已经过时,因为网络的世界是平的,在每一个维度只会有一个王者

  沉下心来探求自己的独特之路,正视万物本质,也许成功并非遥不可及。


  关注“打窝”公众号,每天分享实用的零售干货内容,不再迷路~


1603693226958344.png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