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解析:“周期性” 零售平台获客成本(复购率以及客单价)

打窝大师团队 2020-10-27 10:28

1603765725252966.png


  不管是创业公司的模式创新,还是行业巨头的服务扩展,周期性订购模式总是与用户是否有持续订购的动力这一核心密不可分。


1603763097562283.jpg


  

  平台(零售)端做的是人与货的连接,是商品展示、咨询、交易、服务等环节,是很重要的运营工作。运营越是精细化,就越需要经过数据来指导,通常我们在分析平台(零售)端的适合,有三个很重要的指标:获客成本、复购率和客单价。


  一、获客成本

  

  获客成本(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CAC)是指获得一个客户所花费的成本,其计算方法通常是将总的市场有关的费用(支持获取新客的所有人力和财力的费用)除以对应获取的新客总数。 如此 算出来的实际上是获客成本的平均值,不同渠道的流量成本不同,转化率不同,自然获客成本也就不同。( 打窝大师本文并非一篇技术经验文章,因此具体的获客成本的运营工作不做过多的分析)


  对于周期性订购模式的电商平台而言,其获客成本主要由两个影响因素决定:一个是营销成本,另一个是市场教育成本。


  从理论上讲,创新模式的营销成本将相对较高,但是,周期性订购模式在用户付款之前所收集的用户偏好行为数据,在平台产生交易之前就已经生成了一份相对精准的用户画像数据,然后从泛泛的流量中筛选出其自身的核心用户。


  众所周知,流量越精确往往越昂贵,但流量越精确,电商流量转化为漏斗的斜率就会越大,转化率自然就越高,综合来算,获客成本就越低。因此说,周期性订购模式实质上就是精准营销。


1603763787559165.jpg


  另外就是市场的教育成本,目前大部分的周期性订购模式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特别是在国内市场,这和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很大关系,虽然周期性订购模式在国内出现已经有六年之久,但许多人对这种新的购物方式还比较陌生。在这种的市场环境下,周期性订购获得了最容易获得的客户后,想要扩大消费人群体,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市场中去,这个市场的教育成本仍然很高,当然,获得新客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二、复购率

  通过对大量商家在京东平台的复购率和收益分析,得出了一个统计结果:


1603764151316781.jpg


  通过这张图表可以很直观地看到 ,复购率会直接影响到平台的利润。我们知道,复购带来的收入不再需要摊付拉新的成本,订单收入自然有更多转化为净利润,所以,复购率越高,利润也就越高。

  对不同品类的十几家初具规模的周期性订购模式电商平台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周期性订购模式复购率的因素,和普通的电商模式有所不同。


  1、新用户的复购影响因素

  对于标品的周期性订购企业而言,影响用户复购的因素和传统电商模式基本相同,商品的质量、价格、服务、物流满意度等等也有一定关系。而对于像Stitch Fix这种体验购物的周期性订购平台而言,按期寄送的产品有没有切中用户的消费需求是关键。

  对于平台(零售)端而言,重新激活这些流失的新用户,让已经形成了心理定势的用户扭转心意再来平台消费,所引发的用户激活成本甚至不低于拉新成本。


  2、老用户的复购影响因素


  以刚上市的Stitch Fix为首,只有不断的把握服装流行趋势和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偏好,不断的更新库存推出新产品,才能保证老用户的留存和复购。通过这样的方式,供应链端的成本自然攀升。 据打窝大师了解,亚马逊调整了它的周期定订购服装服务Prime Wardrobe,因为折扣和退货的成本非常高。


  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按周配送食材的Blue Apron, 也是为了降低成本而减少新菜品的推出,但是这样做,又有悖我们提到的影响老客户复购的因素。据CNBC数据显示,Blue Apron目前主要由高端客户和有较高食品开支预算的客户组成,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复购率也在下降。



1603764757904393.jpg



  三、客单价


  电商的运营人员每天都在绞尽脑汁想各种方法来提升平台的销售额,正如打窝大师本文前面分析的那样,无非就是降低获客成本、提高复购率和提升客单价。

  所以,周期性订购模式能否对电商提升客单价有所助益? 咱们算一笔账:


  以标品销售为例,假设同样是销售男士黑色衬衫(以下数据纯属假设),A平台为传统的电商销售平台,B平台为周期性订购模式平台。

  平台的获客成本为100元/人,客单价为500元,毛利30%,用户购买了1次。而B平台的获客成本为150元/人(CAC相对较高),用户选择按年订购,一年寄送4次,客单价为1800元,毛利也为30%(标品周期性订购可以压低商品成本、提升库存效率、降低成本)。


  就是:

  平台的利润=500*1*30%-100=50(元)

  平台的利润=1800*1*30%-150=390(元)

  所以,A平台需要复购X=3.26次(390=500*X*30%-100)才能够达到B平台1次购买的利润,而B平台的客单价是A平台的3.6倍。


  因此归纳起来看,周期性订购模式在标品销售的趋势很自然的会向高客单价发展,通过周期性订购的模式,增加用户的消费频次,通过这种良性的库存周转提升,使SKU的毛利更高, 从而提升平台的利润。


  就非标品来说,如Blue Apron等目前规模较大的平台,其主要的用户群体已经趋向于高端用户以及有较高开支预算的用户,事实上已经在向高客单价的趋势在发展了,此类平台更多的是把重心放在供应链端,通过技术的手段、数据优化,实现协同发展。


  关注“打窝”公众号,每天分享实用的零售干货内容,让你每次阅读有所收获~


1603765198553778.png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