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运营者来说,策划一个活动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不仅要考虑到形式的创新、风向的变化,还要对市场和用户有充分的了解。对新手运营小白来说,活动运营对新手来说更加困难。打窝大师复盘并总结了自己在活动运营方面的经验,学习了这套思路,让运营小白也能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活动!
项目运营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策划、实施、复盘三个环节,所以我们就具体从这三个方面谈一谈: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运营手段,实现每一个数据的升级换代。从事经营的人都知道 AARRR模式,实际上在经营活动中也可以利用这套模式:
例如想要“逃离北上广”的活动,这个活动在上线之前,分别在微博和微信两个端进行预热。
在预热活动中,只有一项信息传递给用户:“新世相将启动一项活动。”而且对活动的具体做法、参与条件等完全保密,留有足够的悬念。
但事件预热的案例可以再次引起用户的足够关注,这是一次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事件预热。
2.启动阶段
活动启动期也可以被称为势均力敌期,这个阶段与预热阶段最大的不同在于重心的转移,前者可能更倾向于宣传你的活动噱头,比如逃离北上广这个主题,而不是活动本身,目的是引起用户共鸣,从而引起关注。
与造势期即启动期相比,活动重心从活动噱头(话题)转移到活动本身,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突出活动的亮点和兴趣点,活动越大,在这一阶段的精力投入也越多。
理论上,这个阶段一般在活动正式开始前3-5天左右,根据活动的具体规模和预算再作调整。
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活动的主题、玩法等讲清楚,让用户清楚了解。
与此同时,该阶段还可以搭配一些主题,如一些大型活动有邀请明星参加,可在该阶段发布,利用明星效应进行主题炒作,而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该阶段还可以通过活动噱头包装,输出一些能引起共情的主题,进行情感营销。
若活动在玩法上有所创新,则可侧重于活动的玩法,如“挑战赛”之类的活动,可针对挑战内容进行营销,让用户提前参与。
3.高潮时期
实际上,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做好活动的优化工作,随时调整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假如是纯线上类活动,首先要保证各环节的流畅性,用户参与活动的整个路径是通顺的,各种跳转链接等没有风险的问题。若其中包含购物内容,请确保顺利购物。所有活动的后台数据可以随时得到反馈。
若为品牌类传播活动或线下活动,则应确保用户的现场体验超过预期。
而且无论哪种活动,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内容,就是找到一种方法让用户路转粉,利用已参与活动的用户的反馈,进行二次营销,诱导用户自发传播。
对一名优秀的运营人员来说,通常在活动策划阶段,就是提前做好活动过程中可用的各种主题的准备工作,并对主题做出相应的回应,这些都可以在这个阶段抛出。
与此同时,利用媒体特别是一些核心传播资源,扩大活动影响。
比如挑战类活动,这个时候就需要随时更新排行榜,用排行榜来激励用户,同样的道理,集赞、拼团、砍价等活动也是如此。
4.结束期
这一阶段基本上是活动的最后一步,它分为对内和对外,实际上对内就是复盘,这一步下面会讲到,这里讲一下对外。
行动达到了终点,看似已经到了终点,但优秀的运营者往往能够在终点,利用终点的内容将行动再次推向高潮。
举出一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支付宝锦鲤活动
据大家所知,支付宝的锦鲤活动就是抽取一位幸运用户,免费赠送锦鲤大礼包。根据这项活动,抽中一个幸运用户之后,这项活动也算是到了结束的时候。
但事情远未结束,随着中奖用户的微博,活动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信小呆也因此一举成为“网红”,连微博认证也顺势成为“2018支付宝中国锦鲤”,微博评论下面的更是大型认亲现场。
运用获奖用户的一条评论,将活动效果再推到高潮,进而扩大品牌影响力。
实际上,无论中奖用户面对中奖时的反应如何,即使他根本没有回应,对于支付宝来说,也是可以利用的点。
事件结束阶段,除了老掉牙的宣告活动圆满结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事件的亮点、曝光等数据做成一个漂亮的总结,进行一个完美的公关。更多的是利用用户的反馈,再营销。
运营工作可以说是所有运营工作中最忙的一项,尤其在运营过程中,常常是加班,忙乱,昏昏欲睡。
并且文章开篇就说过,活动运作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和企业背景,来策划有针对性的活动,所以往往这种忙忙碌碌的状态是不同的。假如运营者不懂得去沉淀,积累,即使有多年的活动运营经验,也没有多大用处。
对运营者来说,想要有所沉淀,而不是太忙就算了,那么活动复盘就非常非常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活动复盘比活动成功,对运营者来说更重要!
说到底,没有一个运营者敢说他策划的活动一定成功,但活动复盘绝对能帮助运营者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活动复盘=活动总结,活动复盘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迭代,所以如果你把活动复盘当作活动总结来做,那你就不能从前一次活动中吸取教训,提高运营能力。
主动复盘一般分为四步:
第一步:回顾目标并分析指标完成情况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说过,活动策划之前的第一步是分解目标。
因此,在对一个活动进行复盘时,首先要回顾一下目标分解的每个步骤,然后再看看每个步骤的实际效果,包括完成率,目标差异等等。这个步骤要尽可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要以简单的、数据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步:分析数据不一致的原因
在将最终数据结果与目标分解的每个步骤对应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哪一个步骤没有完成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一步主要完成两件事情:
首要任务:找出造成数据差异的具体原因,这里需要提供流程中的数据、截图等。
例如:通过后台分析,发现用户在参与活动时,在某一页停留时间过长,在某一环节用户跳出率过高,或与合作企业沟通时存在对接人不配合,导致宣传页出现在预期的一天之后,或在投放广告时曝光远远低于预期等。
其次:根据目标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对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举例来说:在活动规则页面上,用户跳出率过高,是否是因为活动规则过于复杂?事件广告曝光转化率远低于行业3%的水平,是我们软文的标题、亮点没有 get到用户痛点吗?等一下三、第三步:模拟沙盘
在对流程中的数据、截图等进行分析后,我们得出了造成数据差异的原因,并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假设,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沙盘模拟。
对于某一原因的假设调整数据,看能否至少在理论上达到最终目标,我举了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如下图: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活动暴露于此环节时,转化率2%比目标转化率要低,并且我们假设如果这一步的转化率能达到3%,那么我们很容易计算出,最终销售可以超额完成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分析,为什么这个步骤的转化率不能完成?由于真实流量高于目标流量,说明该渠道的活动曝光没有问题。
但转化率过低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广告文案没有吸引用户点击,或者因为这个渠道的用户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所以下一次活动是否要继续在这个渠道投放广告呢?等一下当然以上情况比较简单,实际过程中,某项活动的失败,往往会涉及到多个节点,因此需要我们通过反复的理论检验,确定最终的问题,并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排序。
利用沙盘模拟的目的,就是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来说,甚至可以通过 AB测试来测试。透过此套复盘思路,对于运营者来说,每项活动,无论成功与否,都可以从中吸取经验。
第四步:输出体验
上完上述三步之后,实际上复盘工作基本上就完成了,此时我们需要将整个过程用文字或 PPT的形式,整理成复盘报告。
复盘报告实际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板,关键是要通过复盘找出事物的本质,精炼有规律的要素,以免日后在同一地方掉坑。
与此同时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分析数据差异的原因还是在沙盘模拟的过程中,都不能流于形式,或是对某一现象轻而易举地得出结论,每一点都需要数据或佐证来加以证实。
因此,复盘报告也必须包括这些内容,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是什么导致了一个结果,以及为什么这个原因会导致这种结果。
复盘对于运营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在活动还是其他方面,任何一个优秀的运营者都会有复盘的习惯。
从新手到老手,一份完整的复盘报告,实际上是一次工作经验的积累。作业有时确实会比较繁琐,而你要想从这些繁杂的作业中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系统,就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复的检查。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复盘,你会清楚的看到自己能力的提升和不足。
做一个成功的活动其实并不难:从活动的目标分解,到活动的噱头和利益点的设计,再到活动的实施,把每一步都做好,做足,再配合具体的活动玩法。
如果能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一、二点出彩,就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活动效果,保证活动成功。
但比赛真正难的是大爆发,用一句更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出圈!一个出色的活动常常可以吸引超出目标用户范围的客户,甚至引起整个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话题。
而且这种活动是很难靠个人来完成的,常常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有时也需要天时地利来运气。
因此作为一个活动运营者,在心态上也要好好调整。别指望一次活动能实现多大的爆发力,也别以为只要做得好,每一步都能留下经典,精彩的活动案例。
实际上,那些策划经典事件的人,可能以前做过无数次失败案例。
市场上总是有很多关于活动运作的文章,比如学到了什么,你还可以策划一个高质量的活动等等,这些文章本身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但问题是你要看文章,别天真地以为多看几篇文章就真的可以了。
运营一项活动,首先要确保你计划的每一项活动都没有错误,然后确保每一项活动都真正的完成 KPI,最后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来保证每一项活动的成功。
这些大爆炸事件,当你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天时地利的运气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