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菜鸟用这一套思路也能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活动

打窝大师团队 2020-10-30 17:55

1604052109317222.png

运营菜鸟用这一套思路也能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活动


  对于运营者来说,策划一个活动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不仅要考虑到形式的创新、风向的变化,还要对市场和用户有充分的了解。对新手运营小白来说,活动运营对新手来说更加困难。打窝大师复盘并总结了自己在活动运营方面的经验,学习了这套思路,让运营小白也能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活动!


  有一次和一位朋友吃饭聊天,说现在做活动太累了,要么就是形式不够创新,只能采用市场上常用的什么打折啊,抽奖啊之类的。

  并且每一次执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紧张,不知道最后的效果到底是什么。实际上,这应该是很多新手最经常遇到的问题了。

  尽管在客观上,一个大爆炸事件的确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但作为一个优秀的运营者,所要做的就是将运气所占的比例降到最低。这样才能对活动进行控制,并对 KPI负责。

  那么今天打窝大师就来聊聊活动的运营,本文主要从整体运营的角度切入,去讲一些关于活动策划、执行、复盘等方面的内容,相信会帮助各位小伙伴对活动运营能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具体的运营问题。

一、活动的运营性质

  作业作业是作业工作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作业需要针对不同的作业目标和作业性质进行。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与其他运营岗位,如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等等,是有区别的。

  事件运营比较容易触发,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某项指标,而像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这类相对需要积累的运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项目运营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策划、实施、复盘三个环节,所以我们就具体从这三个方面谈一谈:


1604051023604598.jpg


  事件规划:

1.分解活动目标

  在我们计划一项活动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活动的目的。各种用途都需要不同的运营。

  如果你的老板要你通过策划一个活动达到某项指标,比如拉新 XX人,达到 XX销售额等等,那么这些目标如何与活动相结合呢?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个终极目标进行分解。

  我也有一个习惯,就是根据 AARRR模型对活动进行定量拆分,说白了就是将每一步都尽可能地公式化,这样每一步都可以通过数据计算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运营手段,实现每一个数据的升级换代。从事经营的人都知道 AARRR模式,实际上在经营活动中也可以利用这套模式:


1604051176913523.jpg


  一个活动通常也要经过这五个阶段,换句话说,当一个活动进行的时候,目标用户实际上已经经过了这个过程。

  而且每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用户流失。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提高每一个步骤的转化率,并减少流失,例如:当我们通过活动达到销售目标10 W时,就需要遵循以下公式:

  销售=客源价格×目标用户×转化率

  这个里面的产品单价是固定的,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目标用户户数,提高转化率。正如上面所示,我们可以在每一阶段设定特定的目标数量和转化率。

  例如,我们从第四层开始往上推(假定客单价为150元):

  第4层(变现层):目标流量1000,对应转化率90%;第3层(留存层):目标流量1500,对应转化率70%;第4层(激活层):目标流量3750,对应转化率40%;第1层:目标流量25000,对应转化率15%。

  在我们为每个阶段设定了具体的数值后,我们就成功地量化了最终的活动目标。

  当我们设定具体的转化率和目标流量时,主要有两条原则:

  基于已有的工作经验,然后对数据进行假设;如果公司没有已有的工作经验,则参照行业平均水平,并使用第三方工具或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报告。

  主动目标分解的好处是让我们对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握整个活动的过程,对后期的复盘也会有帮助。了解哪些步骤做得不够需要调整,哪些步骤需要做,哪些步骤需要达到某个节点的目标等等。

  举例来说:按上头一层(下头一层)需要有目标流量25000,再按3%的正常转化率计算,那么我们这个活动的曝光量就需要超过800000,按目前正常 CPM:50元/1000次计算,大概需要4 W左右的广告预算。

  自然,正常公司尿性基本上对于活动可以不花钱就可以不花钱,或者说老板一般都是直接把预算提前设定好,此时我们需要来调整转化率。在有限的预算开支下,想办法提高各个环节的转化率,从而达到活动目标。

  上述只是举例说明,具体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这套思路是一致的。

  

2.花招和益处


  1、技巧

  技巧是什么?

  就是为了让活动更有吸引力,在古代,国与国之间打仗也讲究个事出有因,要大义名分才能出头。而且活动也需要这样的理由,说白了就是告诉用户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

  对企业来说,做活动无外乎是为了获得利益,获取利润,对运营者来说是为了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但你总不能这样直截了当地去和客户说话?

  因此,我们需要把活动包装起来,最常见的就是利用节日营销进行活动,潜台词就是:因为节日,为了回馈老客户,所以我们要搞一个促销活动,各位用户赶紧掏钱吧。

  除利用节日进行活动营销外,还有什么纪念日、大奖赛奖品、开业庆典等。再加上各种其他原因可以拿来作为噱头,关键是要看运营人员如何去包装。

  例如:双十一,简直是个骗局!本来属于光棍节的活动,硬是被马云老爸搞成了电子狂欢,不仅要抢光棍的日子还要抢光棍的钱包。

  每到这一天,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商家都要来参加活动,这已成为一个不可错过的潮流,甚至传统企业和实体店也纷纷来参加。

  再如2017年,新世相策划的“逃离北上广”活动,逃离北上广其实是一种社会现象,但被新世相直接拿来作为活动的噱头,不仅瞬间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更能引起多数人的关注和讨论。

  一种好的技巧,不仅能吸引用户的注意,而且能使活动在战略上立于不败之地。经常发生的事件噱头有:各种节日,各种重大事件(如世界杯、奥运会等),热点突发事件,以及自我创造热点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寻找活动噱头时,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像“双十一”、“618电商节”这样自造热点的活动,可不是随便一个公司就能搞出来的。

  另一类活动就是蹭热点,虽然蹭热点是件好事,但蹭什么样的热点,怎么蹭,还是比较考验运营者的功底的。

  此外,还有一些常规的活动,如银行经常开展的长期活动,如中信银行的"精彩365",交通银行的"最红星期五",以及各类超市的会员半价优惠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活动已经不再是经营活动的范畴,而是品牌营销的范畴,因此在此不再多说。

  2.利益

  使用活动噱头,下面要明确的是活动的好处,就是让用户参与你的活动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好处。

  您说您的活动吸引了用户,结果进来一看,全场9折?那么,有趣在哪里?不要说活动的效果,使用者不投诉你也算客气。

  实际上,活动的利益部分并没有什么好说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利益也不一样,惟一要注意的是活动的实际利益要能够超过用户的期望。超过的期望越高,活动的效果也会越好!

  广告噱头和利用,可以说是广告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广告宣传时的重点,这其中有一条金科玉律:好的广告宣传=噱头+效益+爆款图。

  活动具体措施

  游戏玩法有很多,如打卡/签到、抽奖、拼团等,可以是单一玩法,也可以是多种玩法叠加。也可能是某一种元素,如打卡领红包变成打卡赠荣誉勋章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此,我们要着重谈的是在活动玩法的设计上要遵循的两个原则:创造性和可运营性。

  1.创意性思维

  其创意可以从具体玩法进行创新,如以前最多的是满额立减、满额送等形式,现在则是帮砍、拼图、各种挑战等。

  而且如果在具体玩法上做不到创新,那就从活动噱头、利益发放形式,甚至在活动宣传方面进行创新,如上面提到的“逃离北上广”活动:这项活动的实质,就是通过免费赠送机票,为公众号引流。

  但从活动的噱头到活动福利的领取方式,再到活动前的预热宣传,都可谓创意十足(有不了解这项活动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

  2.可运营性

  其可运营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从运营策划的角度来看,您所策划的这个活动,要能够执行。

  这个应该更容易理解,就是你所做的活动,你必须有能力去做,比如双十一之类的活动,给你足够的预算,你不一定能够落地实操。因此在做活动策划时,一定要能够落地,而不能飞在空中。

  二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参与活动的成本越低,其参与程度就越高;如果用户参与到你的活动中,并且仅仅理解你的活动规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智力成本,那么你的活动注定要失败。

  说到这个,肯定会有小伙伴质疑,你看人家双十一活动,游戏规则那叫复杂,理解难度都快上天了,难道不一样很热吗?!

  事实上你错了,双十一的游戏规则你以为是为消费者设计的?

  每到双十一规则出来,都会有像我这样的成千上万的运营者、媒体人,一早就把整个规则研究透了,消费者根本不用自己去研究,上网随便一查就是一大堆攻略,用户都照样做。

  为什麽说双十一是全民狂欢?

  由于它所吸引的用户不仅仅是有购物需求的人群,还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有些人想要蹭热点,有些人想要通过这次活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等等。

  事实上,像双十一这样的活动,已经不能说它是一个活动了,它早已脱离了商家和顾客之间的博弈范畴,它背后还有平台、资金、流量等等。

  讲到正题,关于活动玩法部分,既有创意,又有可运营性,一句话概括就是把用户体验作为活动玩法的前缀。

  策划活动时,首先需要让同事、朋友先体验一下,看看整个活动过程是否有问题,主题是否吸引人,玩法是否能激发用户参与,等等。

二、活动运营的执行

  把活动目标分解讲完,活动噱头和兴趣点以及活动玩法,接下来就是讲活动的实操部分。若前一部分主要是关于活动前期策划的理论知识,下一部分则是关于活动具体实施的问题。

  该活动的具体执行部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预热阶段、启动阶段、高潮阶段和结束阶段,这四个阶段中,对运营者来说,最核心的是节奏的把握,也是对部分的考验。

  1.预热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告诉用户我们将会有一个活动。

  预处理周期:一般为活动开始前2-一个月左右,根据活动的特点,预处理周期要有所调整,活动规模越大,预处理周期开始得越早,当然预处理所需预算投入也相应增加。主旨:本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引起注意,通过抛出一些悬念,话题等来吸引用户。


  例如想要“逃离北上广”的活动,这个活动在上线之前,分别在微博和微信两个端进行预热。

  在预热活动中,只有一项信息传递给用户:“新世相将启动一项活动。”而且对活动的具体做法、参与条件等完全保密,留有足够的悬念。

  但事件预热的案例可以再次引起用户的足够关注,这是一次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事件预热。

  2.启动阶段

  活动启动期也可以被称为势均力敌期,这个阶段与预热阶段最大的不同在于重心的转移,前者可能更倾向于宣传你的活动噱头,比如逃离北上广这个主题,而不是活动本身,目的是引起用户共鸣,从而引起关注。

  与造势期即启动期相比,活动重心从活动噱头(话题)转移到活动本身,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突出活动的亮点和兴趣点,活动越大,在这一阶段的精力投入也越多。

  理论上,这个阶段一般在活动正式开始前3-5天左右,根据活动的具体规模和预算再作调整。

  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活动的主题、玩法等讲清楚,让用户清楚了解。

  与此同时,该阶段还可以搭配一些主题,如一些大型活动有邀请明星参加,可在该阶段发布,利用明星效应进行主题炒作,而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该阶段还可以通过活动噱头包装,输出一些能引起共情的主题,进行情感营销。

  若活动在玩法上有所创新,则可侧重于活动的玩法,如“挑战赛”之类的活动,可针对挑战内容进行营销,让用户提前参与。

  3.高潮时期

  实际上,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做好活动的优化工作,随时调整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假如是纯线上类活动,首先要保证各环节的流畅性,用户参与活动的整个路径是通顺的,各种跳转链接等没有风险的问题。若其中包含购物内容,请确保顺利购物。所有活动的后台数据可以随时得到反馈。

  若为品牌类传播活动或线下活动,则应确保用户的现场体验超过预期。

  而且无论哪种活动,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内容,就是找到一种方法让用户路转粉,利用已参与活动的用户的反馈,进行二次营销,诱导用户自发传播。

  对一名优秀的运营人员来说,通常在活动策划阶段,就是提前做好活动过程中可用的各种主题的准备工作,并对主题做出相应的回应,这些都可以在这个阶段抛出。

  与此同时,利用媒体特别是一些核心传播资源,扩大活动影响。

  比如挑战类活动,这个时候就需要随时更新排行榜,用排行榜来激励用户,同样的道理,集赞、拼团、砍价等活动也是如此。

  4.结束期

  这一阶段基本上是活动的最后一步,它分为对内和对外,实际上对内就是复盘,这一步下面会讲到,这里讲一下对外。

  行动达到了终点,看似已经到了终点,但优秀的运营者往往能够在终点,利用终点的内容将行动再次推向高潮。

  举出一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支付宝锦鲤活动

  据大家所知,支付宝的锦鲤活动就是抽取一位幸运用户,免费赠送锦鲤大礼包。根据这项活动,抽中一个幸运用户之后,这项活动也算是到了结束的时候。

  但事情远未结束,随着中奖用户的微博,活动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信小呆也因此一举成为“网红”,连微博认证也顺势成为“2018支付宝中国锦鲤”,微博评论下面的更是大型认亲现场。

  运用获奖用户的一条评论,将活动效果再推到高潮,进而扩大品牌影响力。

  实际上,无论中奖用户面对中奖时的反应如何,即使他根本没有回应,对于支付宝来说,也是可以利用的点。

  事件结束阶段,除了老掉牙的宣告活动圆满结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事件的亮点、曝光等数据做成一个漂亮的总结,进行一个完美的公关。更多的是利用用户的反馈,再营销。

三、活动运营复盘



  运营工作可以说是所有运营工作中最忙的一项,尤其在运营过程中,常常是加班,忙乱,昏昏欲睡。

  并且文章开篇就说过,活动运作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和企业背景,来策划有针对性的活动,所以往往这种忙忙碌碌的状态是不同的。假如运营者不懂得去沉淀,积累,即使有多年的活动运营经验,也没有多大用处。

  对运营者来说,想要有所沉淀,而不是太忙就算了,那么活动复盘就非常非常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活动复盘比活动成功,对运营者来说更重要!

  说到底,没有一个运营者敢说他策划的活动一定成功,但活动复盘绝对能帮助运营者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活动复盘=活动总结,活动复盘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迭代,所以如果你把活动复盘当作活动总结来做,那你就不能从前一次活动中吸取教训,提高运营能力。

  主动复盘一般分为四步:

  第一步:回顾目标并分析指标完成情况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说过,活动策划之前的第一步是分解目标。

  因此,在对一个活动进行复盘时,首先要回顾一下目标分解的每个步骤,然后再看看每个步骤的实际效果,包括完成率,目标差异等等。这个步骤要尽可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要以简单的、数据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步:分析数据不一致的原因

  在将最终数据结果与目标分解的每个步骤对应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哪一个步骤没有完成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一步主要完成两件事情:

  首要任务:找出造成数据差异的具体原因,这里需要提供流程中的数据、截图等。

  例如:通过后台分析,发现用户在参与活动时,在某一页停留时间过长,在某一环节用户跳出率过高,或与合作企业沟通时存在对接人不配合,导致宣传页出现在预期的一天之后,或在投放广告时曝光远远低于预期等。

  其次:根据目标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对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举例来说:在活动规则页面上,用户跳出率过高,是否是因为活动规则过于复杂?事件广告曝光转化率远低于行业3%的水平,是我们软文的标题、亮点没有 get到用户痛点吗?等一下三、第三步:模拟沙盘

  在对流程中的数据、截图等进行分析后,我们得出了造成数据差异的原因,并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假设,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沙盘模拟。

  对于某一原因的假设调整数据,看能否至少在理论上达到最终目标,我举了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如下图:


1604051867829142.jpg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活动暴露于此环节时,转化率2%比目标转化率要低,并且我们假设如果这一步的转化率能达到3%,那么我们很容易计算出,最终销售可以超额完成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分析,为什么这个步骤的转化率不能完成?由于真实流量高于目标流量,说明该渠道的活动曝光没有问题。

  但转化率过低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广告文案没有吸引用户点击,或者因为这个渠道的用户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所以下一次活动是否要继续在这个渠道投放广告呢?等一下当然以上情况比较简单,实际过程中,某项活动的失败,往往会涉及到多个节点,因此需要我们通过反复的理论检验,确定最终的问题,并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排序。

  利用沙盘模拟的目的,就是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来说,甚至可以通过 AB测试来测试。透过此套复盘思路,对于运营者来说,每项活动,无论成功与否,都可以从中吸取经验。

  第四步:输出体验

  上完上述三步之后,实际上复盘工作基本上就完成了,此时我们需要将整个过程用文字或 PPT的形式,整理成复盘报告。

  复盘报告实际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板,关键是要通过复盘找出事物的本质,精炼有规律的要素,以免日后在同一地方掉坑。

  与此同时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分析数据差异的原因还是在沙盘模拟的过程中,都不能流于形式,或是对某一现象轻而易举地得出结论,每一点都需要数据或佐证来加以证实。

  因此,复盘报告也必须包括这些内容,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是什么导致了一个结果,以及为什么这个原因会导致这种结果。

  复盘对于运营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在活动还是其他方面,任何一个优秀的运营者都会有复盘的习惯。

  从新手到老手,一份完整的复盘报告,实际上是一次工作经验的积累。作业有时确实会比较繁琐,而你要想从这些繁杂的作业中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系统,就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复的检查。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复盘,你会清楚的看到自己能力的提升和不足。

四、最后总结


  做一个成功的活动其实并不难:从活动的目标分解,到活动的噱头和利益点的设计,再到活动的实施,把每一步都做好,做足,再配合具体的活动玩法。

  如果能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一、二点出彩,就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活动效果,保证活动成功。

  但比赛真正难的是大爆发,用一句更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出圈!一个出色的活动常常可以吸引超出目标用户范围的客户,甚至引起整个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话题。

  而且这种活动是很难靠个人来完成的,常常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有时也需要天时地利来运气。

  因此作为一个活动运营者,在心态上也要好好调整。别指望一次活动能实现多大的爆发力,也别以为只要做得好,每一步都能留下经典,精彩的活动案例。

  实际上,那些策划经典事件的人,可能以前做过无数次失败案例。

  市场上总是有很多关于活动运作的文章,比如学到了什么,你还可以策划一个高质量的活动等等,这些文章本身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但问题是你要看文章,别天真地以为多看几篇文章就真的可以了。

  运营一项活动,首先要确保你计划的每一项活动都没有错误,然后确保每一项活动都真正的完成 KPI,最后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来保证每一项活动的成功。

  这些大爆炸事件,当你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天时地利的运气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了。

  1604051626823044.png

上一篇 下一篇